东航金叶苑二期围护工程
§2.1 工程概况
上海东航金叶苑整体项目用地东起云锦路(规划),西至天钥桥南路,南起龙耀路,北至龙华机场办公区龙恒路。整体项目由5个分地块组成,东航金叶苑5#地块位于整体项目东侧,项目北临龙兰路,西隔丰谷路与2#地块相望,东南侧毗邻绿地已建成项目,南侧为规划道路,在东侧有规划中的地铁11号线地下连通口。总用地面积19034㎡。
本项目拟建1栋18层、1栋17层和1栋10层的商业、办公综合楼,其中1~4层均为商业、办公、餐饮裙房;基地设整体集中地下室3层,主要用于机动车停车和设备机房,其中地下一层局部设商业、餐饮空间。总建筑面积为118094.91㎡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9574.25㎡,地下建筑面积38520.66㎡。
拟建建筑物概况表 表1
序号 |
房号 |
性质 |
结构类型 |
层数 |
建筑高度 |
建筑面积(m2) |
1 |
1#楼 |
商业、办公综合楼 |
框架剪力墙 |
18 |
82.6m |
26453.14 |
2 |
2#楼 |
商业、办公综合楼 |
框架剪力墙 |
17 |
82.2m |
38097.72 |
3 |
3#楼 |
商业、办公综合楼 |
框架剪力墙 |
10 |
49.8m |
15023.39 |
4 |
地下室 |
车库、商业 |
框架剪力墙 |
地下3 |
/ |
38520.66 |
合计 |
/ |
/ |
/ |
/ |
/ |
118094.91 |
本工程室外地坪面标高-0.150相当于绝对标高5.100m,室内标高±0.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.250m,室内外高差150m。
1、周边环境
目前场地基本为空地,场地自然地坪-1.050m,周边环境具体如下:
场地西侧:规划路,宽20m,待建,现为空地,规划路西侧为本工程在建2#地块,地库挖深约5.15m,现该地块围护已施工完毕正在进行土方开挖,地下室外墙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9.4m。
场地北侧:龙兰路,宽20m,已建,路面绝对标高+4.800m,地下室外墙距离该侧用地红线一般约5.5m,最近约4.4m。
场地东侧:已建绿地集团龙华机场1号地块商办楼项目,主体结构已封顶,地下室基础埋深一般13m左右,局部落深0.5~1.4m,地下室外墙距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3.2m。北侧东部为云锦路,下有地铁,地下室外墙距地铁线路最近>65m。
场地南侧:待建变电所,基础埋深约2.5m,本工程后期施工,现为空地。变电所南侧为规划五路,宽30m,待建,现为空地,地下室外墙距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56.5m。
2、管线分布
根据业主提供的地形管线图及现场踏勘情况知,本工程场地北侧龙兰路管线已铺设好(未使用),详见管线分布情况统计表
位置 |
管线类别 |
规格 |
基坑边线与管线距离(m) |
北侧龙兰路 |
规划电力排管 |
3×7孔 |
7.3 |
规划燃气管 |
DN300 |
10.8 |
|
规划污水管 |
DN400 |
13.5 |
|
规划雨水管 |
DN2000 |
17.5 |
|
规划信息管线 |
6孔 |
23.0 |
|
规划上水管 |
DN300 |
24.2 |
|
规划电力电缆 |
25.0 |
§2.2 工程地质概况
本工程建筑场地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,场地地形基本平坦,场地内实测勘探点的地面标高在4.18~4.84m之间,高差0.56m,一般地面标高4.50m。
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的滨海平原相。场地地势较平坦,勘察所揭露的95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至上更新世沉积土层,主要由粘性土、粉性土及砂土组成,按地层沉积时代、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,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个主要层次及各亚层。
对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、施工影响较大的土层情况如下:
(1) 场地内填土较厚,在0.80~2.80m之间,上部主要为碎石、砖块、粘性土等混杂组成,土质不均,下部为粘性土。勘察揭示,场地内分布有两处暗浜,暗浜内上部约1.5-2.0m为①1层填土,主要由水泥地坪、碎石、砖块和粘性土混杂组成,土质不均,下部为①2层暗浜填土,由灰黑色粘性土组成,含有机质,土质差。
(2) 场地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,该土层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易产生流砂或管涌现象,在围护桩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此段土层内围护桩施工质量,同时在开挖期间应加强降水措施。
(3) 第④层淤泥质粘土,本工程坑底位于该层,该层土性较差,有较明显的触变及流变性,在动力作用下强度降低易产生侧向位移,对基坑踢脚稳定不利。
土层参数
序号 |
土层名称 |
厚度(m) |
γ(kN/m3) |
c(kPa) |
φ(°) |
m(MN/m4) |
1 |
1-填土 |
1.00 |
18.0 |
5.00 |
8.00 |
2.5 |
2 |
2-粘土 |
1.80 |
18.7 |
26.00 |
19.00 |
3.5 |
3 |
3-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|
5.00 |
17.4 |
13.00 |
19.50 |
3.0 |
4 |
4-淤泥质粘土 |
9.00 |
16.9 |
13.00 |
13.50 |
2.6 |
5 |
521-砂质粉土夹粘性土 |
2.00 |
18.2 |
9.00 |
25.50 |
5.0 |
6 |
522-砂质粉土夹粘性土 |
3.80 |
18.4 |
5.00 |
32.00 |
7.0 |
7 |
531-粉质粘土夹粉土 |
8.20 |
17.8 |
13.00 |
22.00 |
5.0 |
8 |
532-粉质粘土夹粉土 |
14.00 |
18.1 |
13.00 |
25.00 |
6.0 |
(1)潜水
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潜水类型,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中显示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.70~1.30m之间,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按地下水潜水水位埋深0.5m考虑。
(2)承压水
勘察揭示,场地内⑤2-1、⑤2-2层微承压水和⑦、⑨1、⑨2层承压水水头一般低于潜水位,年呈周期性变化,根据水文孔观测结果,本场地⑤2-1、⑤2-2层承压水水位一般稳定在2.46~3.23m之间,平均水位埋深3.07m。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15.0m~15.6m,其中⑤2-1、⑤2-2层微承压水对基坑影响较大,⑦、⑨1、⑨2层承压水对基坑无影响。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止水帷幕将⑤2-1、⑤2-2层微承压水层打穿。
(3)不良地质作用
1、场地内填土普遍较厚,在0.80~2.80m之间,上部约0.5~1.0m主要为碎石、砖块、粘性土等混杂组成,土质不均,下部为粘性土。
2、暗浜
勘察揭示,场地内分布有两处暗浜,因暗浜地段浅部含较多石块、砖块等杂物,螺纹孔施工难度较大,未探明暗浜详细范围,大致分布范围详见《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》,一般暗浜内上部约1.5-2.0m为①1层填土,主要由水泥地坪、碎石、砖块和粘性土混杂组成,土质不均,下部为①2层暗浜填土,由灰黑色粘性土组成,含有机质,土质差。
由于场地内较厚的水泥地坪和碎石、砖块等对桩基及围护桩施工不利,因此施工前应清除。
基坑围护、降水设计所需相关参数表
§2.3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
本工程地下三层,基坑挖深在14.85m~15.65m 左右,基坑开挖面积12500m2,基坑周长为700m,基坑具体挖深信息详见下表:
区域 |
底板顶标高(m) |
板厚/承台高(m) |
垫层厚(mm) |
坑底标高(m) |
开挖深度(m) |
1#楼、2#楼 |
-14.700 |
1.800 |
0.200 |
-16.700 |
15.65 |
3#楼 |
-14.700 |
1.200 |
0.200 |
-16.100 |
15.05 |
地库区域 |
-14.700 |
1.000 |
0.200 |
-15.900 |
14.85 |
电梯井落深1.65m,普遍区域集水井落深1.20/1.50/1.60/1.70m不等,主楼内部集水井最大落深2.85m。
本基坑地下连续墙按照“两墙合一”形式设计,地下连续墙与主体地下结构外墙采用“复合墙”形式,基坑南侧有一110KVA变电站,基础挖深2.5m,开挖面积约900m2,周长约125m。
本基坑采用顺作法施工,支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“两墙合一”,竖向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的围护形式。
采用800厚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,兼做地下室外墙,即“两墙合一”,地下连续墙一般区域两侧采用5Φ700@2000五轴水泥土搅拌桩槽壁加固,搅拌桩深度24.0m,靠近绿地已建商务楼出地下连续墙接缝外侧施工3根Φ800@500高压旋喷桩,旋喷桩有效深度24.0m。根据不同区域,墙底埋深27m~34m。电梯井、集水井等局部落深区,根据落深情况采用五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。
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案
1)支撑体系
根据基坑的形状及开挖深度,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,支撑布置方案采用对撑+边桁架结合角撑的布置形式。
2)支撑柱
采用型钢格构柱+立柱桩的形式。立柱桩充分利用工程桩,桩顶部4.5m扩径Φ850(栈桥下Φ900);新增立柱桩Φ850(栈桥下Φ900)灌注桩,非栈桥区域桩长26m,栈桥区域31.0m。基础底面以上采用截面为480×480(栈桥下500×500)型钢格构柱,坑底以下设置立柱桩,非栈桥下型号4L160×12,栈桥型号4L160×14,型钢插入灌注桩不小于3.0m。
3)栈桥
为方便土方开挖、地下室阶段交通组织及施工,结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,在基坑围护设计三道混凝土支撑形式的初步方案中,在第一道支撑设置混凝土栈桥板,栈桥板标高-2.15m,板厚250mm,栈桥梁截面为800×1050。
§2.4 实施概况
五轴水泥土搅拌桩采用Φ700五头桩型,桩头直径不小于700 mm,定位误差小于20 mm,桩体垂直偏差小于1/200。水灰比0.8-1.2,采用P.O.42.5水泥。
喷浆搅拌时钻头的下沉速度为:1m~2m/min,提升速度为:1~1.5m/min。。
钻机在钻孔下沉和提升过程中,匀速下钻、匀速提升。五轴水泥土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。
经常进行现场实测压浆泵的流量、泥浆比重、浆液配合比与电脑数据相比较,使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吻合,确保桩体的成桩质量。
经过现场取芯检测,五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芯强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。
§2.5 应用证明
来源:基础工程施工
编辑整理:项 敏
(如涉侵权,请回复公众号)